close

2011年三月,發現生活來到必須有個排程表的階段。。。
從來不是一個照表操課的人,本質裡希望的是隨性。
只是以目前的狀態,原來排程表的確有其必要性,當自己有太多事情必須一步步去完成。

大學畢業前的日子裡,生活是簡單又隨性的。 
除了把該唸的書唸完,該考的試考過。  附帶修點愛情學分。
時間充滿彈性,心血來潮想做點什麼事情,看點什麼書,突然想沉迷某種事物,總可以抽出時間來進行。
那時的生活,灌滿太多懶散的水分,隨便擠點出來總有空間容納新事物。

畢業前幾年,目標明確,工作繁忙,是工作代替思考的日子。
反正只要懶得想,懶得安排生活,塞工作是最簡單的。
大學時,用懶散發呆睡覺玩樂為生活進行灌水。
工作後,用工作賺錢填補生活空白。
灌水工程,說穿了,就是殺時間,無意義的殺時間,不論表面的理由多冠冕堂皇。
那就是殺時間,迷迷糊糊,渾渾噩噩地活著。

不過當自己把近來的Schedule排出來後,原來過往的懶散,是一種散漫的輕鬆自在。
相對於目前的狀態,過往卻是一種錯失的幸福。。。
總是在事過境遷,人們才了解自己錯失的東西,
那些曾經抱怨過的生活,只是自己忘了細細品味其中快樂的滋味。。。



以下,是典型的一周時程表,排出來的目的,是為了方便照表操課不遺漏,也方便以後修改。。。
(不然的話,我怕是閒書會越看越少,部落格越來越荒廢,成天不運動只睡覺。。。)
(然後不到四十歲就變成肥豬。。。 工作越來越不爽,卻身陷泥淖。。。)

Color Code:
淡灰色: 腦子不太想清楚的狀態,扮演的角色通常為正式工作。  處於工作間休息的狀態,最好別來煩我的狀態。

深灰色: 燒焦冒煙狀態,通常處於正式工作,腦壓比較高,血壓比較高,不太想理會工作之外的廢話。 角色通常是醫師。

橄欖色: 非醫療日常事務處理狀態,通常比較開心一點,腦壓比較低一點,轉速次高,處於比較長遠的健康工作狀態。
角色是校長兼敲鐘,會計,秘書,觀察者,投資者。

黃色: 學習狀態,腦子處於學術吸收思考狀態,中速運轉,需要點集中力。 角色通常是學生。  A bit geeky in general...

綠色: 半冷卻狀態,需要用點腦,但是低速運轉就好,適合用來寫Blog,聊天打屁,運動或者吃東西。
或者轉換心情。  A nicer person in general...

藍色: 最冷卻狀態,或急速冷卻狀態。  腦袋轉速極低,處於休眠狀態,適合放空,發呆,運動,吃東西,或者睡覺。。。  處於懶得思考狀態,只想趴在床上不動。。。

桃紅色: 理性與非理性衝突狀態,反省回顧狀態,適合閱讀非醫療,金融,經濟外,非專業書籍。  或者Blogging...
A contradiction to analytical state of myself...  腦子處於逆向運轉狀態,轉速不明。。。


(星期三的部分,Schedule視需要上班與否而有所差異。。。)
(某些時段,可以有多重彈性選項,視需要和偶發事件調整。。。)
(破碎時間總是個問題,除了盡量減少破碎時間外,身旁擺點可以閱讀的東西,總是有益時間使用效率。。。)

工作了幾年,角色開始變多了。。。
或許說,自己的每個角色,都應該認真地賦予他該有的時間與資源,好好地完成這些角色所負責的面向。
生活,開始從一個面向,進展成複數面向。
人們已不像學生時代,只會看著自己,然後認為學生就是應該如何如何。。。
也不是剛出來工作時,那個人們多數時候只去看到的職稱。
這種單面向的看法,已經變成了多面向的去評斷一個年過三十的男人。。。
就像自己,也必須多面向的定義自己的角色。 


或許該這麼說,不論是自己,或者別人,都再也不能滿足只在一個面向上發展的個體。
我不想被定義為只是學生,也不想被定義成自己的職稱。
當我照鏡子時,看到的那個倒影,內裡的本質是什麼?

在Schedule裡反映的自己。
我同時是,愛睡覺的懶人,冷血的醫師,終於喜愛學習的學生,愛亂寫東西的部落客,
網路宅男,嗜看閒書的書蟲,年過三十的老頭,
紙上公司的校長兼敲鐘,會計,秘書,投資者,以及一些不明顯的晦澀的角色。。。

這些都是自己的角色,而且得認真去扮演好。。。
從這些面向,構築出自己真正個樣貌。。。
但是一天只有24小時,我終於向Schedule這個東西低頭。。。
因為不排好這些角色應該被賦予的時間,某些面向,總是會被忽略,被荒廢。。。
而我希望,每個面向,每個角色,都能成長茁壯。  這或許可以看成是一種風險的分散。。。



至於,為何要同時扮演這些角色?
或許是因為他們彼此間互相能達成平衡吧。。。
當人只專注在某個面向上,我想總是有點偏激偏執。。。
如果我的生活,只專注於扮演Schedule上灰色格子裡的角色,我想自己一定會變得更加灰暗吧。。。
於是在某種程度上,其他顏色格子內事務,角色,提供彼此之間的角色平衡。
過度感性的人是瘋子,過度理性的人則冷血。  感性與理性,總需要點拉扯才能保持整體平衡。。。
我透過這些角色,達成平衡。 或許別的人,也正透過別的角色,達成平衡。。。

如果不想讓自己看起來失衡,現階段將會需要每個不同顏色格子裡的角色。

重點是,我並不特別想工作之後,人生就停留在那裡。
問題是,在工作了之後,人們之所以前進,通常是被生活的壓力與工作的需要被迫性的推進。。。
至於被推到什麼目的地,自己最後變成了什麼樣的人,最終被固定的角色,卻不是自己的選擇。
當人跟著環境隨波逐流,環境就選擇這個人。
我不想這樣。。。 這種可能性是令人感到恐懼不安的。。。
如果能主動的強迫自己專注面對,並且追求那些自己感到有趣,或者希望成為的角色。
專心學習,或許未來就不會成為自己不想成為的那種人,或者扮演環境賦予的自己卻不希望擁有的角色。
如此這般。。。

(如果人,不想辦法去選擇的話,應該就只能被選擇或被迫選擇吧。  )
(如果不去看到新的刺激和思維的話,想必會擁有死水般的人生吧。。。)




另一個排程表的好處,之於我,我發現。
它可以統計出自己花了多少時間在某一件事情上,
然後規劃出理想中,某些事情的比重希望被加重,某些角色和事務的比重則希望能被減輕。
人生的角色扮演,透過時間與資源的重分配,當自己喜愛的角色終於能創造出高效率的產值。
主要角色的轉換將成為可能。。。  (雖然中間或者會有過渡角色必須扮演。。。)
距離達成理想狀態,就會更接近一步。

於是,時間排程,或者可以視為長期規劃的一項工具。。。

以六個月為期,做為檢討吧~~



Statistical Analysis:

Total hourse per week = 168 hrs


Current stage
Average time living in light grey section:  11.5/168 =  6.85%/week
Average time living in grey section:  33.75/168 =  20.09%/week
Average time living in olive section:  9.6/168 =   5.71%/week
Average time living in yellow section:  24.7/168 = 14.70%/week
Average time living in blue section:  58.85/168 =   35.03%/week
Average time living in green section:  15.75/168 =  9.375%/week
Average time living in fuchsia section:  12.65/168 = 7.53%/week


恩恩,原來是這樣的。。。
大概瞭解了。。。

結論是,雖然盡量想睡覺了,可是還是睡不飽啊。。。
唉。。。

好久沒寫網誌了。。。 希望設定了Schedule之後會有進展吧。



我想,許多人之所以被指責人在福中不知福的這件事,其實只是他們尚未試過對比的滋味吧。
快樂,幸福,輕鬆這種東西是一種相對的狀態。
每個人只能在自己身上做對比,不論是對比於緊張焦慮,失望悲傷,或者渾噩狀態。。。
Everyone has his/her own sour.  Sweetness never taste as sweet if there is no sour...

可惜的是,人總是在終於嘗試到了sour之後,才發現過去的sweetness,
and it has already been left in the past.

The forward thinking i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consider sour today, might be the sweetness in the futur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luesmoko2013 的頭像
    bluesmoko2013

    bluesmoko2013的部落格

    bluesmoko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