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Love,
在你心中,是否也有許多想法,不滿,抱怨,只是少了個出口?
在這個每個人都拼了命想表達自己的世界裡,找不到一雙耳朵和眼神來接收。。。
最後無力的閉上雙唇,因為話語這種東西沒可能被另一張嘴來理解。
沒關係,我是個少言的人,習慣的不是表達,而是觀察與傾聽。
起碼,這是我被教導的交談準則。
“Ask before answer”,
“Listen before you say”,
“Allow Silence”,
“No “why”s and “but”s “,
“Face the person and look into his/her eyes while listening”.
我生命中的貴人,如此教導我,以上對話的五個基本原則。
說來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
但是我發現,若是嚴格遵守這些原則,人就可以很容易地看清楚並且了解另一個人。
感覺起來,似乎是在縮小自我。 但原來,這才是傾聽的藝術。
原來,人都希望自己能被另一個人聽懂,都渴望被了解。
只是,很少人才懂得把自我變成一種布景,讓對方表現他的自我。
然後在對方的自我被充分展現之後,當對方的自我,終於找到表現的舞台。
乘載著對方自我的那個杯子,才有空間接受自己的自我。
才能被布景的氛圍融合,才能接納自己的自我,才能被自己引導,才能自然地被轉變。
那是一種鬆了一口氣,被理解與接受的感覺。
聽起來很曲折的過程,其實卻有難以言喻的效率,並且可以在一次的對話之中,長遠的讓另一個人接受自己。
這是最省時而且高效率的溝通方式。
信不信,從今天起,收斂起自己的嘴巴。
對於一個自己必須重視的人,堅持做到那五個原則。
你才會知道,那些原則有多麼難以做到。
滲透人心的溝通法則,很難很難,我也不斷在調整,學習。
只是,若想令到另一個人對自己產生黏著性,讓自己在對方心裡變的不可取代。
在一對一的情形下,這幾乎是最有效的方法。。。
所以,我會試著,
I will always ask you more questions before I give you an answer.
I will always listen to your story before I ask you a question or say anything.
I will always give you the silence you need before you say anything.
I will try my best to never put a “why” or “but” when I say anything to you.
I will always face my body towards you when I listen to you.
I will always look into your eyes while listening to you.
I will be the mirror of your body language when I listen to your story.
Then you will not have to ask me whether I know where you are coming from.
Then hopefully, you will come up with a conclusion yourself as I’ve already expected.
Then you know that I know, I really do know. Everything you have said or not said.
很詭異嗎?
如果你也這樣對我,我一定會很開心。
我會有種錯覺,你仔細傾聽我的那短短幾分鐘,就好像與我相處數小時。
溝通不是用講的,原來是用聽的。。。
人,用來影響另一個人最強大的工具,原來不是言語。
而是他的雙耳和眼神。。。
未遇見你的詰留。。。